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明确目标,梳理流程,同时利用技术手段提高效率;另一方面,是为了长期提供价值而建立的潜力和能力机制。
IT工作的目标,总结起来应该有三个:一是按时交付优质的软件项目,二是保证IT系统的稳定运行,三是及时响应IT服务请求。
IT运维
IT系统的保障不是发生事故后灭火的想法,而是如何完全防止事情的出现。因为定位故障和解决故障是技术问题,老实说,在当今品牌众多、种类繁多的IT系统世界中,独立的工具只从一个层面或一个维度判断故障,即任何一个系统用来监控IT系统的运行状态时,都会存在盲点和盲点。
对于IT系统的观察,应该既有集中监控的统一视角,也有单场的细节视角。当然这些都是技术手段,不是今天的话题。今天的主题是我们应该向医学界学习如何保护健康,而不是急救,是为了防范IT隐患。
那么,如果能够识别这些IT隐患,发现这些迹象,并处理这些情况,是否能够避免这些故障呢?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隐患的积累和预案,对隐患进行监控和记录,以及对隐患的持续跟踪进行闭环管理。大多数计划是针对极端情况,针对已经发生的故障,而不是针对日常隐患。
这就需要IT部门提前做好:完整的描述IT系统的逻辑,识别系统弱点,管理隐患和预判。事件中:可检测并自动记录隐患的发生,形成单一的事态,自动调度,持续跟进事态的处理。事后:对隐患发生的频率、规律、趋势进行统计。
IT服务响应
服务目录中列出了围绕核心应用程序的IT服务事件。那么服务目录的作用可以说是用来定义服务的范围,而这个范围的定义绝对不是推卸服务义务,而是IT部门观察和分析这些性质的基础典型的服务事件。
如何进行IT服务。
构建系统的目的不是让人们告诉系统做了什么,然后量化工作就这么简单。相反,让系统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以及你应该如何做。我们的理想不是简单的实现过程,如果过程和量化是目标,那就结束了,因为它无法将团队带到应有的状态。我们的理想是逐步达到以下状态:
首先,通过集中的服务台和标准化的流程,减少相对混乱状况,实现系统该如何去操作;
然后,通过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将低价值的服务外包,将能量转移到核心服务上。
再然后通过流程化,逐步实现调度中心路线,真正实现资源调度的定位。
接着通过将服务目录与知识相结合,企业客户可以逐步实现对简单问题的自助。
最终目标是利用服务数据找出需要改进的环节,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状态。
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企业客户的满意度进行量化,使业务部门当前的IT服务质量从感性转变为理性。上海希尼亚偌数十年专注于一站式IT外包业务、IT系统集成服务、IT运维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