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虽然是一家ICT厂商,但也是一家企业,整个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其实用了30年。”华为EBG中国区副总裁李同光在2018华为中国企业运维论坛上与笔者交流:“今天华为在运维全球200多个数据中心,基本都是运维人员喝咖啡当然,这样的‘优雅运维’其实经历了几代运维系统的演进,最终实现了自动化和数字化。”
李同光的话让笔者想起了另一家国内云计算公司高管的说法:任何领先的云计算厂商背后都有一个母公司。一方面,为云业务提供巨额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为云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场景。
显然,华为属于这一类。在很大程度上,是业务需求推动了华为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了华为的运营更高效、更自动化、更智能。 .
“前两天,一个省厅委办局的客户问我一个问题,他说早些年,IT已经形成了从省到市到县甚至四级的IT架构。到了乡镇,他特别关心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谁能帮他理清整个过程中的运维体系。”李同光举了一个例子。
各省厅委办局为何越来越急于运维?原因很简单,因为过去各委办局自己建IT,而现在IT愈演愈烈,运维压力全部压在省级部门身上。任何问题都可能影响业务。因此,整体运维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
事实上,云计算也是IT集约化的一个典型例子。当然,突破各个业务部门的孤岛也需要IT集约化。也就是说,今天每个企业都在谈论的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之一,就是要突破之前的业务和数字化断点,这导致企业IT部门的运维压力激增。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事实上,这也是华为举办华为中国企业运维论坛的初衷。
“华为早期也是个小作坊,各个业务系统自己运维,缺乏统一流程和系统的支撑。”华为云数据中心总监张鹏回忆说:“后来,华为的业务遍布全球后,整个华为中国的用户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数据中心业务要一直在线,而中国将如果它不能在美国运营,那就倒下。”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在张鹏看来,其实是在打造一个大平台,支撑各个事业部的精锐作战。 “自2014年以来,我们每年投入超过1000万美元建设这个平台,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张鹏说关键,“这个投入是有回报的,比如从2016年到2017年,我们在全球100%的资源利用率当中,计算资源的利用率提升了近3倍;对于用户来说,访问性能800多个应用程序从10秒缩短到3秒,全球用户效率提升3倍。”
更重要的是,通过大平台的改造,华为让自己的数据中心管理实现了端到端的全栈“毛细管级”数字化运营。从 IaaS、PaaS 到 SaaS,它可以实时在线洞察每个应用程序、每个用户体验和效率。这个大平台就是华为的SmartIT运维平台,管理着全球200多个数据中心、5万多个机柜、30万多台服务器、1000+PB的数据、百万级虚拟机,以及全球多个异构云。环境。
事实上,今天的 IT 系统正在逐渐从以前的支撑系统转变为各行各业的生产系统和决策系统——而随着自动化、高效的运维管理,这一切都不是问题——ICT 行业正在进入新的产业周期。
“以前的数据中心要么是分散的,缺乏统一的管理;建设和运营的矛盾n 和维护,敏捷开发和运维都没有解决。”李同光认为:“在ICT成为企业的生产系统和决策系统之后,为企业适应市场,满足客户需求的快速迭代。 ,不仅开发和运维要打通,团队组织要改革,ICT运维也成为运营的延伸,需要从顶层设计上慎重考虑。”
具体到行业,其实企业市场各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比如,政府行业更关注运维组织和制度的建立,与原有的烟囱运维模式对接;而金融客户则更关心业务连续性。安全性,尤其是提前防止业务连续性问题。
“我们提出了一个行业运维成熟度模型,从组织、流程、工具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客户现在处于哪个层次?这样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我们的解决方案。”李同光表示,运维解决方案的规划已经从之前的重点建设和运维拓展到前期的顶层设计咨询,并延伸到运营。
在笔者看来,今天的云技术是很好的通用顶层设计,降本增效,便于数据资源整合,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在IT运维管理方面,由于云端集中管理,规模庞大,特别强调自动化和智能化,这也是华为近年来IT运维投资的方向。
通过这次华为中国企业运维论坛,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华为敢做云了,因为华为这些年确实积累了很多黑科技,包括IT运维。
上海希尼亚偌数十年专注于一站式IT外包业务、IT系统集成服务、IT运维管理服务。